命理探源【译注】

陈缘字长青

首页 >> 命理探源【译注】 >> 命理探源【译注】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逃荒:我的系统能暴击抽奖 兵甲三国 [综]完美攻略 历史追光者 重生之关东匪王 臭县令朕怀孕了 南风紧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最强兵王
命理探源【译注】 陈缘字长青 - 命理探源【译注】全文阅读 - 命理探源【译注】txt下载 - 命理探源【译注】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论月令法一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命理约言》又:确定命局格局时,首先看月令(月支)的当令五行,其次看该五行是否得势(得到其他干支的生扶)。

无论是判断日主的强弱,还是官杀、财星、印星、食扇十神的强弱,都要先以月令为基础推导。

例如,木五行在春季(寅卯月)为当令旺相,尤其在惊蛰之后、谷雨之前(卯月),木气最为强旺。

在秋季(申酉月)为失令衰弱,尤其在白露之后、霜降之前(酉月),木气最为虚弱。

但如果木的同类五行(如年日时柱见甲乙木、寅卯木)众多,得到广泛扶持,那么即使生于秋季,木也能由弱转旺。

若木的势力孤弱,又被众多克神(如金五行)克制,那么即使生于春季,木也会由旺转弱。

其他五行的旺衰判断,都可依此类推。

神峰张楠(张神峰)提出一个观点:生于月令当令之月的五行(如木生春月),反而难以承受过多克神,只能接受一两个克神,克神太多必然受克。

而生于非当令且受克之月的五行(如木生秋月),若得到生扶(如日时柱见水、木),反而能承受克神。

经过多次实践验证,这个观点非常准确。

有人认为这是“违背常理”的见解,但我考察旧命例后发现确实存在这种情况——这其实是五行盛衰相互依存的自然规律,并非违背常理。

至于月令地支所藏的干(如寅藏甲、丙、戊,辰藏乙、戊、癸),取用方法如下:

以甲木生于寅月为例,首先考虑月令本气甲木(正官或比劫),其次考虑所藏的丙火(食神)、戊土(偏财)。

若寅木被冲克损坏,导致甲木无气,则取用丙火或戊土为用神。

若寅木未受损,但丙火或戊土中有一个透出干,形成清晰的十神格局(如丙火透干为食神格),则优先取用透出的藏干。

若没有上述特殊情况,则不会舍弃本气甲木,转而取用丙火、戊土。

其他月令藏干的取用,均遵循这一原则。

旧书称“行大运时必不可冲月令,冲则必定不利”。

但人生六十岁左右,无论顺行大运还是逆行大运,都会遇到冲月令的情况(如寅月生人遇申运),但许多人依然安富尊荣,并非都不利。

况且:

有些格局并不依赖月令当令之神(如从强格、调候格)。

有些月令当令之神强旺至极,不怕冲克(如寅月木旺,逢申金冲,木旺金衰,反激木气)。

怎能一概而论?

只有原命局仅依赖月令当令之神,且该神本身单弱无力时,冲月令才会真正带来不利影响。

总结:本章节主要讲了。

《命理探源》中的“”是八字命理分析的核心方法论,系统阐述了月令在命局中的提纲挈领作用及具体应用规则。

以下是其核心内容的总结:

一、月令的本质与核心地位

1. 提纲挈领的定义

月令为月柱地支,代表出生时的节气与季节能量,是衡量八字五行旺衰的基准。

袁树珊继承传统理论,强调月令如同“八字之纲”,其五行属性直接决定全局的五行气数分布,例如:

生于春季(寅卯月),木气当令,木五行最旺。

生于夏季(巳午月),火气当令,火五行最旺。

月令对日主旺衰的影响力占比约50%,是判断命局强弱的首要依据。

2. 排盘的节气准则

月令更替以节气为准,而非农历月份。

例如:

立春至惊蛰为寅月,惊蛰至清明为卯月,以此类推。

若出生在节气交接前后,需严格核对具体时刻,避免排盘错误。

二、月令与五行旺衰的判断

1. 十二长生诀的应用

月令地支对干五行的旺衰状态通过“十二长生”(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进行细化分析。

例如:

甲木生于寅月(临官)为得令,生于子月(沐浴)则气弱。

袁树珊强调需结合全局干支,避免孤立判断月令旺衰。

2. 五行寄生十二宫的辩证

月令地支的藏干(本气、中气、余气)反映五行的复杂能量。

例如:

辰月为土之月令,藏干乙木(余气)可能削弱土的力量,需结合其他干支综合判断。

袁树珊反对将月令五行简单划分为“旺”与“衰”,主张通过十二宫动态分析五行的强弱层次。

三、月令与四柱的互动关系

1. 对日主的直接影响

得令与失令:日主五行与月令同气为得令(如甲木生于寅月),主先根基稳固。

反之为失令,需依赖其他干支扶持。

调候需求:若月令五行过寒(如子月)或过燥(如午月),需通过调候用神(如火调候水,水调候火)平衡气候。

2. 与其他柱的生克关联

月令与年柱:年柱干支生扶月令,主家族背景与时代趋势契合;若冲克月令,则早年运势多波折。

月令与时柱:时柱生扶月令,晚年运势顺遂;若冲克月令,需防范子女或下属的拖累。

3. 与大运流年的动态作用

大运定向:大运五行生扶月令,长期运势增强;克制月令则需通过流年化解。

流年触发:流年与月令相冲(如寅月逢申年),主当年易有突发变动;相合(如寅月逢亥年)则机遇增多。

四、用神选取的月令逻辑

1. 扶抑原则的核心

身弱扶月令:若日主失令且全局弱,需以月令中能生扶日主的五行为用神(如日主为火,月令为寅木,取木生火为用)。

身强抑月令:若日主得令且全局强,需以月令中能克制日主的五行为用神(如日主为土,月令为午火,取金泄土为用)。

2. 调候与通关的补充

调候用神:针对月令气候极赌情况,如生于寒冬(子月)需用火调候,生于炎夏(午月)需用水调候。

通关用神:当月令与其他柱形成相克关系(如月令为木,日支为金),需用中间五行(如水)化解矛盾。

3. 月令藏干的取用策略

若月令本气透出干(如月令为寅,干透甲),则以本气十神为格局核心。

若本气未透,需观察余气透出情况(如月令为寅,干透丙),以余气十神辅助定局。

五、特殊情形与辩证思维

1. 月令为忌神的化解

若月令五行克制日主且无制化,需通过日时柱干支(如印星化杀生身)或大运流年(如逢比劫助身)补救。

例如:日主为金,月令为午火(官杀为忌),若时柱透土(印星),则可化火生金,转忌为喜。

2. 月令与特殊格局的关系

专旺格:若月令五行与专旺五行一致(如曲直格月令为木),则格局层次高,需顺势而为。

从格:若月令五行极强且日主无依(如从财格月令为财星),需以月令五行为用神,忌逆势扶持。

3. 对传统理论的批判与创新

袁树珊反对“月令权重绝对化”,主张结合全局。

例如:

月令为忌神,但日时柱有强旺用神(如七杀为忌,透印化杀),仍可成就中上格局。

引入统计方法,发现月令吉凶并非绝对。

例如:

月令逢七杀者若有制化(如食神制杀),反主早年磨砺后成大器。

六、实践应用与实证案例

1. 月令与职业选择

月令五行代表赋领域,例如:

月令为木者适合从事教育、文化行业。

月令为火者适合从事能源、科技行业。

袁树珊通过案例指出,月令用神与职业匹配度高者,事业成功率显着提升。

2. 月令与健康隐患

月令五行过旺或受克,可能引发对应脏腑疾病。

例如:

月令为土且受木克,需防脾胃问题。

月令为水且受土克,需防肾脏问题。

3. 历史案例的验证

袁树珊分析近代名人命例(如吴佩孚)时发现:

月令为七杀者若有制化(如透印星),反主军政成就。

月令为正官者若无财星生扶,易沦为平庸。

总结

“”是袁树珊命理体系的核心方法论,其核心在于通过月令的五行属性、藏干结构及与其他柱的互动关系,揭示命局的能量分布与吉凶趋势。

袁树珊强调月令需与全局辩证结合,反对教条化分析,主张通过扶抑、调候、通关等方法灵活取用。

尽管存在争议,但其对月令的多维解读为八字命理提供了系统化的实践框架,至今仍具指导意义。

喜欢命理探源【译注】请大家收藏:(m.rcxsw.com)命理探源【译注】日晨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捡回家的班花太黏人,我遭老罪了 为奴五年,独美后她乱帝心夺凤位 断绝关系后,我掠夺假少爷的天赋 帝台娇宠 捡宝时光 极道剑尊 西游:截胡猴子,传大道法 阿曼的职场逆袭 NBA:爆框野兽,科比嗨了 小骗子别跑 深圳:爱与恨的纠缠 八荒剑神 四合院:养老易中海后,原地起飞 氪命烧香?我请的才是真凶神 关于物业的二三事 我本轻狂 穿越古代之末世大佬霸宠小夫郎 人权卡!刚出卡池,刀哭全世界 木叶:从仙人化开始 世界意识:从零开始打造至高世界
经典收藏 这个家也太离谱了吧 不写出师表,你北什么伐呀! 大宋最惨官二代 三国:我,孙仲谋,奸雄瞒不住了 重生为赵昺,我为大宋续命五百年 替明 闯王围城,带10亿白银穿越崇祯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 异族犯边,刚成状元的我领兵出征 李景行的科举之路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明士 架空:我负责乱杀,女帝负责嘎嘎 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逆境富豪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大唐:开局邀请皇后前往草原做客 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 穿越古代和离妇,她把娘家兴旺了
最近更新 三国刘禅为相父加寿自己却想躺平 烈虎军 快穿大秦,我和抚苏闯咸阳 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 开局霸占林娘子,我为水浒换新天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边关潜修十年,开局我举世无敌 大树将军冯异 红楼琏二爷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 流浪在中世纪做奴隶主 大明最强外戚! 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镇狱明王之我的手下都是反贼 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 魂穿史文恭,开局不去曾头市 主和爹,好战妻,只想当咸鱼的他 戡乱 北军悍卒 把我推给女将军后,女帝悔疯了
命理探源【译注】 陈缘字长青 - 命理探源【译注】txt下载 - 命理探源【译注】最新章节 - 命理探源【译注】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