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长大惊:“啥?你啥?就大家平时用的菜篮子?这可不是儿戏,听评比出来了,要跟着省里边去大城市去的,听还会有外国人来了,让人家看我们菜篮子,这多不合适!”
要他他们村里边的那罐头好吃,拿上罐头去评比,也比家里边用的菜篮子强啊!
老周头蹲在地上搓着草绳,撇撇嘴:“咱编的菜篮子、筐子,村里谁家没有?咱们就图一个量大,又能卖出去,挣点手工钱!拿去省里评比,人家城里饶玻璃罐、塑料盒多洋气,咱这玩意儿丢不起那人!”
这话戳中了大伙的心思,纷纷点头附和。
李昱挤到前头,指着文件上“特色手工艺品”几个字:“村长,咱报编织品!只要改改花样,咱的篮子未必比城里的差!”
“改花样?”有人笑出了声,“昱娃,你别逗了,柳条编来编去不就是个筐吗?还能编出花来?”
李昱没辩解,拉着许挽星回了家,翻出大学时画的设计图。许挽星握着铅笔,在纸上画了个带提手的篮子,边上缀着圈芦苇编的花:“咱可以把菜篮子改,编上图案,让它既能装东西,又能当摆件。”
就是包包,后世包包可是风靡一时,女人都喜欢,还有一句话桨包治百病”,相信没有那个女孩子能抗拒得了。
当然了还可以编制出各种各样的精致巧的手工作品。
第二一早,李昱把村民们召集到旧仓库,地上摊着柳条、芦苇,还有染了红绿色的彩绳。他拿起一根柳条,手指翻飞间,原本直挺挺的柳条渐渐弯成了弧形:“大伙看,编筐底别用老法子,试试这种螺旋编法,更结实还好看。”
可没编两下,就有人撂了挑子。张婶捏着彩绳皱眉头:“这细绳子太滑,编不上还扎手,不如编普通筐子省事。”着就要收拾东西回家。
许挽星赶紧拦住,递过去一个刚编好的笔筒:“张婶,您看这个,把彩绳编在柳条里,像不像给笔筒镶了边?城里姑娘就喜欢这种巧的玩意儿,要是能卖出去,一个顶普通筐子俩价钱!”
张婶拿着笔筒翻来覆去看,到价格翻倍眼里渐渐有了光。
这下没人再抱怨,仓库里只剩下柳条碰撞的沙沙声。
李昱教年轻人编带镂空花纹的果盘,许挽星帮妇女们设计儿童玩具,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李建国,都琢磨着用玉米皮编了个坐垫,垫在屁股下试了试,还挺舒服。
半个月后,李家村的“新花样”堆了满满一屋子:有能折叠的野餐篮,篮盖绣着向日葵;有编着鲤鱼图案的收纳筐,鱼眼睛还嵌了颗红玻璃珠;还有巧的首饰盒,里面铺着软布,能装耳环戒指。
去省里评比那,李昱雇了辆三轮车,把这些编织品心地装上车。村民们送到村口,老周头扒着车栏叮嘱:“昱娃,要是评不上也别灰心,咱尽力了!”
没想到评比结果出来,李家村的编织品竟得了个二等奖。评委拿着那个向日葵野餐篮,赞不绝口:“这手艺带着乡土气,又有新意,比那些千篇一律的工业品有味道!”
消息传回村里,晒谷场又热闹起来。张婶攥着李昱带回来的获奖证书,笑得合不拢嘴:“谁咱的篮子丢人?现在咱也是能去展销会的东西了!”
李昱看着大伙兴奋的模样,心里盘算着:等去了展销会,再把这些编织品好好推销推销,不定还能像上次那样,拿到国外的订单。
风掠过晒谷场,吹得柳条轻轻晃,李昱知道,这满村的乡土手艺,早晚能编出个金灿灿的未来。
李昱又带着村里人加班加点地研制,甚至还做出了很多摆件,准备到展销会上边让所有人眼前一亮,要把这的手工编制品给拿下个大订单!
李昱和许挽星带着村长还有几个编织主力去了展销会。
展销会,李昱他们刚找到位置报摊就傻了眼。
隔壁摊位摆着精致的陶瓷花瓶,对面是绣着金线的丝绸手帕,再看自家的编织品,藤条上还沾着没洗干净的泥点,显得格外土气。许挽星攥着他的衣角,声音有点发紧:“要不……咱把东西摆得靠后点?”
“不校”李昱把木架子往最显眼的位置挪了挪,“咱的东西是土,可土得实在,是用咱村的芦苇、柳条编的,环保又结实,这就是咱的优势!”
可接连两,光顾他们摊位的人寥寥无几。
李昱他们的手工品虽然精致但是不实用啊,而且那材料大家一看就能看出来是啥子东西了,哪个村里,哪个乡里没个手艺人,这不就是家里边菜篮子用的材料嘛,谁用这玩意儿?!
现在大家追求的都是时髦洋气,外国来的东西,那些皮的什么的!
李昱他们是满怀信心而来,但是两下来无人问津。
眼看展会快结束,李昱正发愁,突然听到一阵流利的英语。他抬头一看,只见两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正对着隔壁的陶瓷花瓶指指点点,身边还跟着个翻译。
李昱的心猛地一跳,他这次来的最大目标客户来了!
他深吸一口气,整理了一下皱巴巴的中山装,快步走了过去:“Excuse me, may I introduce our products to you?”
外国人惊讶地回头,翻译也愣了愣。李昱指着摊位上的手提包,语速不快却很清晰:“this bag is made of natural icker. the pattern on it is oven by hand, and each one is unique.”他拿起果盘,“this fruit plate can be folded, easy to carry. And it’s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no pollution.”
外国人饶有兴致地接过手提包,手指划过编织的纹路,又拿起花瓶看了看。
李昱又把展位上边所有的东西跟他们一一介绍,跟他们这是纯手工艺的作品,环保又好看,还跟他们能够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出其他造型!
一旁的翻译看着李昱跟外国人对答如流,甚至比他这个翻译的还要流利纯正都懵了。
哪里来的同行!
李昱跟对方相谈甚欢,很快便拿到了订单!对方递来订单,李昱颤抖着接过笔,签下自己的名字。
周围摊位的人都围了过来,这个年轻人可了,不得会外国话!竟然还能让外国人掏钱买普通菜篮子!牛啊!
返程的拖拉机上,许挽星把订单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像抱着个金娃娃。李昱望着窗外掠过的田野,心里盘算着:回去就扩大编织作坊,再教村民们编些新花样,以后不光要卖去国外,还要让李家村的编织品,在全世界都有名气。
李昱知道,这张订单,只是个开始,属于李家村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李昱拿了一笔大订单回到村里边,大家早知道这些货能卖到外国,而且价格还是之前的好几倍,之后所有人跟打了鸡血一样!
更让人高心是,村里的罐头作坊也慢慢做起来了。
刚开始只是打闹,后来随着订单越来越多,作坊渐渐扩建成了工厂,还雇了二十多个村民当工人,每月能领固定工资。
村里边种的这些水果和自己养殖的鱼已经完全不够罐头生产首要的面料开始从其他村里边购置原材料回来!
每都能看见一辆又一辆的拖拉机在村里往返,村子渐渐就热闹起来了!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三年过去了。
李家村彻底变了样,曾经的荒坡盖满了整齐的大棚,后山的养殖场里鸡鸭成群,村南的鱼塘波光粼粼,罐头厂在一点点的扩大正规化建设!
全村的土地都承包给了合作社,村民们不仅能拿土地分红,还能在合作社里干活挣钱,村里老老少少都还有编织这副业,有事没事就在家编一些,按个算钱,每都能挣钱!
家家户户都盖起了砖瓦房,买了自行车和缝纫机!
甚至还有时髦的年轻人学着李昱买了摩托车!
轰鸣的摩托车声音老远就能听到,李家村也成了整个县里边最富裕的村子!
村里的人生活都富裕起来了,大家一谈起李昱和许挽星都竖起大拇指来:“他们两个果然是我们村里边走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可有本事了!毕业了还能回来,带着我们全村人过上好日子!”
“有他们两个才有我们如今的好日子,以后我还跟着他们干!以后啊都听他们的准没错,他们见识可比我们广多了!”
“可不是嘛,李昱还会那些外国的话呢!就是有他我们的那些手工作品才能卖出价来!”
喜欢快穿之宿主只想以身许国请大家收藏:(m.rcxsw.com)快穿之宿主只想以身许国日晨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