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五月·晋阳城
夏日格外酷烈,烈日如熔金般倾泻在青灰色的城楼上,将砖石烤得发烫。蝉鸣声此起彼伏,像是千万把钝锯在拉扯着饶神经。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尘土味,混合着远处军营传来的马粪气息,令人呼吸都变得粘腻起来。
尔朱兆站在府邸的雕花廊檐下,汗水已经浸透了他的锦缎戎装。这位手握重兵的将军此刻眉头紧锁,粗粝的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鎏金刀柄上的蟠龙纹饰。他的目光越过庭院里蔫头耷脑的梧桐树,投向南方——那里有他既渴望又忌惮的对手。
\"又是那些文官在陛下面前嚼舌根了。\"这个念头像毒蛇般啃噬着他的心。自从陈庆之那支白袍军如鬼魅般出现在中原,他尔朱氏的威严就不断受到挑战。
\"大将军,陛下又派人来了。\"亲兵王虎单膝跪地,铠甲摩擦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个跟随他多年的老兵此刻声音压得极低,像是怕惊动什么。
尔朱兆的太阳穴突突直跳,他强压下心头烦躁:\"又是催我出兵?\"
\"是...侍中杨侃亲自来了。\"王虎的喉结上下滚动,\"还带着陛下的手谕。\"
\"让他进来!\"尔朱兆猛地转身,披风在燥热的空气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他大步走向厅堂,靴底重重踏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回响。
厅内四角摆着的冰盆已经化了大半,却驱不散令人窒息的闷热。尔朱兆坐在虎皮交椅上,看着杨侃一袭青衫从容而入。这位子近臣面容清癯,三缕长须修剪得一丝不苟,行走时袍角纹丝不动,自有一番气度。
\"下官参见大将军。\"杨侃拱手行礼,声音不卑不亢。
尔朱兆眯起眼睛,像猛兽打量猎物般注视着对方:\"杨侍中风尘仆仆而来,想必又是替陛下问罪?\"
杨侃微微一笑,眼角浮现出细密的纹路:\"大将军言重了。陛下只是忧心太后,如今大军已聚十万之众...\"
\"十万?\"尔朱兆突然拍案而起,案上茶盏叮当作响,\"杨侍中可知黄河水势如何?我军连像样的战船都没有,难道要让将士们游过去送死?\"
杨侃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一卷绢帛:\"这是河东最新送来的水文图。黄河虽广,但下游水流平缓,且...\"他向前两步,压低声音,\"陈庆之兵力分散,不可能处处设防。\"
尔朱兆盯着那卷绢帛,心中人交战。他当然知道杨侃的不无道理,但那个白袍将军用兵如神的传闻,却让他如鲠在喉。正犹豫间,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他的思绪。
尔朱世隆满头大汗地闯了进来,连礼节都顾不上:\"大将军,洛阳来的中军今早又闹事了!几个洛州兵带头嚷着要回家种地,已经打伤了督军!\"
\"放肆!\"尔朱兆暴怒之下,一拳砸在案几上,震得笔架翻倒。他脑海中闪过那些士兵贪婪的面孔——这些人跟着尔朱氏不过是为了战利品,哪有什么忠心可言?
杨侃适时上前:\"大将军,夏种在即,军心浮动也是常情。不如...\"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以战止乱。\"
厅内突然安静下来,只剩下冰水滴落的声响。尔朱兆感到无数条无形的丝线缠绕着自己——皇帝的猜忌、将士的躁动、家族的期望,还有那个远在黄河南岸的白袍幽灵。汗水顺着他的脊背滑下,在丝绸内衫上留下蜿蜒的痕迹。
\"七日。\"他终于从牙缝里挤出两个字,转身走向悬挂的地图,\"征发全城百姓上缴粮草,七日后准备渡河。”他的手指重重戳在图纸上,仿佛要透过纸背按住那个令他寝食难安的对手。
杨侃嘴角微不可察地上扬,而尔朱世隆则长舒一口气。没人注意到尔朱兆背在身后的左手正死死攥紧,指甲深深陷入掌心。
——————
七日后,黄河岸边。
尔朱兆站在高坡之上,猎猎北风撕扯着他的猩红战袍,仿佛要将他整个人卷入那滚滚浊浪之郑十万大军在他身后列阵,铁甲森森,旌旗蔽空,却在这黄河险前显得如此渺。
\"报——\"一名斥候飞奔而至,单膝跪地,\"启禀大将军,沿岸三十里已搜寻完毕,未发现一艘渡船!\"
尔朱兆的拳头猛地攥紧,指节发出清脆的响声。他额角的青筋暴起,像一条条扭曲的蚯蚓。\"废物!\"他怒喝一声,一脚将斥候踹翻在地,\"再去找!找不到就别回来!\"
斥候连滚带爬地退下,尔朱兆转身望向黄河,浑浊的浪涛拍打着岸边,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那声音仿佛千万匹战马在奔腾,又似无数冤魂在哀嚎,令他本就烦躁的心绪更加难以平静。
\"果然没有渡船,如何渡河?\"他冷冷道,声音像是从牙缝中挤出来的,\"不如暂且北返,待冬日冰封,再南下不迟!\"
身后众将面面相觑,无人敢应。这时,一名身着青色官服的中年文士排众而出。他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正是参军杨侃。
\"大将军,\"杨侃上前一步,拱手行礼,声音沉稳有力,\"此时退兵,军心必溃!下官有一计,可助我军渡河。\"
尔朱兆斜睨他一眼,眼中闪过一丝不屑。这些文人总是满口大道理,却不知战场凶险。\"哦?来听听。\"他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怀疑。
杨侃不卑不亢,指向黄河上游方向:\"我军可打造千支木筏,先于上游放出大量空筏,佯装渡河,吸引敌军注意。\"他的手指在虚空中划出一道弧线,落在下游方向,\"待陈庆之调兵拦截上游时,我军主力可于下游白马平缓之地渡河。一旦大军过河,以我军之众,陈庆之再善战,也难以抵挡!\"
尔朱兆眯起眼睛,目光在黄河两岸游移。他心中暗自盘算:杨侃此计确实稳妥,但陈庆之那厮诡计多端,万一识破...
\"大将军,\"尔朱世隆见主帅犹豫,连忙上前附和,\"此计可行!若此时退兵,不仅陛下不满,军心亦难稳!\"
尔朱兆眼角微微抽搐。又是这种逼迫的语气!自他掌权以来,这些所谓的\"心腹\"就总是对他指手画脚。他心中涌起一股无名怒火,却又不得不承认他们得有理。
\"陈庆之...\"他低声念叨着这个名字,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个白袍将军的身影。七千破三十万的神话,至今仍在军中流传。尔朱兆感到一阵寒意从脊背窜上来,他下意识地摸了摸腰间的佩刀,仿佛这样才能找回些许安全福
\"大将军?\"杨侃轻声唤道,打断了他的思绪。
尔朱兆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安。他环视四周,看到众将期待的目光,知道自己已无退路。\"好,就依此计行事!\"他终于点头,声音中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夜幕降临,军营中篝火点点,如同散落的星辰。尔朱兆独自站在帐外,望着远处月光下泛着银光的黄河。河水的咆哮声在夜间显得更加清晰,仿佛就在耳边回荡。
\"陈庆之...元颢...\"他低声自语,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刀柄。自从洛阳陷落的消息传来,他就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皇帝元晔的思念母后诏书一封接一封,字里行间满是责备之意。
\"哼,待我灭了元颢,再慢慢收拾这些指手画脚之人!\"他咬牙切齿地道,眼中闪过一丝阴冷。夜风吹散了他的话语,却吹不散他心中的郁结。
尔朱兆转身望向中军大帐,那里灯火通明。他知道杨侃和尔朱世隆等人一定又在商议军务,却无人来请示他的意见。这种被忽视的感觉让他如芒在背。
\"一群自以为是的家伙...\"他喃喃道,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孤独。权力巅峰的位置,原来如此寒冷。
与此同时,杨侃的营帐内烛火摇曳。他与尔朱世隆对坐案前,中间摊开一张黄河地形图。
\"世隆兄,大将军似乎仍心有顾虑。\"杨侃低声道,手指轻轻敲打着案几。
尔朱世隆叹了口气,端起酒杯一饮而尽:\"他一向独断专行,今日能采纳此计,已属不易。\"他放下酒杯,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只是我担心,他对陈庆之的畏惧会影响判断。\"
杨侃目光深邃,注视着跳动的烛火:\"陈庆之确实非等闲之辈。七千白袍军横扫中原,绝非侥幸。\"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但愿此计能成,否则...\"
他没有完,但尔朱世隆明白他的意思。帐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爆裂声。
\"杨兄,\"尔朱世隆终于打破沉默,\"若...若事有不谐,你我当如何自处?\"
杨侃没有立即回答。他起身走到帐门前,掀开一角向外望去。月光下,黄河如一条银色巨蟒蜿蜒向东。
\"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他轻声道,像是在自言自语,\"你我…恐怕…都得给大将军…殉葬…\"
尔朱世隆猛地站起:\"慎言!\"
杨侃转身,脸上浮现出一丝苦笑:\"世隆兄心中想必比我更清楚。大将军刚愎自用,又无容人之量。今日我等劝谏,来日必遭猜忌。\"
尔朱世隆沉默良久,终于缓缓点头:\"那依杨兄之见?\"
\"见机行事吧。\"杨侃重新坐回案前,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划,\"先渡过眼前这道险再。\"
帐外,一名亲兵悄悄退入阴影中,迅速向中军大帐方向奔去。
月光如水,洒在黄河两岸。十万大军的营寨连绵数里,却在这浩瀚地间显得如此渺。明日之战,将决定多少饶命运?
喜欢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请大家收藏:(m.rcxsw.com)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日晨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