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底的洛阳城,春寒料峭。宇文泰站在洛阳宫城的城楼上,俯瞰着这座刚刚被他掌控的千年古都。寒风卷起他深紫色的锦袍,露出腰间悬挂的青铜宝剑。他的目光如鹰隼般锐利,扫视着城内来来往往的士兵和官员。
\"主公,已经找到平阳王元修了。\"军师杨侃快步走上城楼,低声禀报。这位四十有三的谋士面容清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宇文泰嘴角微微上扬:\"在哪里找到的?\"
\"司州附近的一座寺庙里。元修剃了头发,装作僧人,但还是被我们的探子认出来了。\"杨侃从袖中取出一卷竹简,\"这是他的详细情报。二十岁,元氏嫡系血脉,性格温和,读过些诗书,最重要的是——\"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没有自己的势力。\"
\"很好。\"宇文泰接过竹简,却没有打开,\"带他来见我。记住,要礼数周全。\"
三日后,洛阳宫城正殿。元修被一群侍卫\"护送\"入内。他身着粗布僧衣,面容苍白,眼中满是惊惶。殿内烛火通明,宇文泰高坐主位,两侧站满了文武官员。
\"平阳王殿下。\"宇文泰起身,行了一个标准的臣子礼,\"国不可一日无君。如今下大乱,正需要您这样的贤明宗室来主持大局。\"
元修后退半步,声音颤抖:\"宇文将军,我...我已经出家为僧,不问世事...\"
\"殿下此言差矣。\"杨侃上前一步,温和却不容拒绝地道,\"元氏江山危在旦夕,您身为宗室,岂能袖手旁观?\"
元修环顾四周,看到满殿武将按剑而立,文官们目光灼灼。他明白,自己根本没有选择的余地。一滴冷汗从他额头滑落:\"那...将军希望我做什么?\"
宇文泰露出满意的笑容:\"请殿下登基为帝,重振大魏国威。\"
登基大典在三日后举校元修穿着临时赶制的龙袍,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战战兢兢地坐上龙椅。他的手指紧紧抓住扶手,指节发白。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他还没有做好成为皇帝的准备——或者,他从未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皇帝。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满朝文武跪拜高呼。
元修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众...众爱卿平身。\"
宇文泰站在最前方,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他上前一步:\"陛下,臣有本奏。\"
\"宇文爱卿请讲。\"元修的声音细若蚊蝇。
\"如今下未定,朝廷制度应当革新。臣建议效仿《周礼》,设六官制,以明职守。\"宇文泰的声音洪亮有力,不容质疑。
元修看了看杨侃,后者微不可察地点零头。\"准...准奏。\"
\"谢陛下。\"宇文泰再次行礼,\"臣斗胆,请陛下封臣为太师、大冢宰,效周公辅政之事。\"
殿内一片寂静。元修感到喉咙发紧。他知道,一旦答应,就等于将全部权力交给宇文泰。但看着宇文泰身后那些虎视眈眈的将领,他别无选择。
\"准奏。\"元修闭上眼睛,声音几乎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消息很快传到了邺城。高欢正在府中与心腹议事,侍卫急匆匆地闯入:\"主公,洛阳急报!\"
高欢展开竹简,脸色瞬间阴沉如铁。他猛地将竹简摔在地上:\"宇文泰这个狗贼!不知廉耻!竟敢另立朝廷!\"
司马子如捡起竹简,快速浏览后皱眉道:\"主公,宇文泰找到了元修,立他为帝,年号太昌。他自己做了太师、大冢宰,还效仿周公...\"
\"放屁!\"高欢怒不可遏,一拳砸在案几上,\"他算什么东西,也配比周公?\"他的胸膛剧烈起伏,眼中怒火几乎要喷薄而出。
议事厅内鸦雀无声。片刻后,司马子如心翼翼地开口:\"主公,宇文泰此举意在占据大义名分。我们也不能落后。不如...我们也立一个朝廷,与他分庭抗礼?\"
高欢冷哼一声:\"拾人牙慧!他立一个皇帝,我也立一个?下人会怎么看我?\"他烦躁地在厅内踱步,\"况且河北哪还有什么元氏宗室?都被宇文泰那厮杀得差不多了!\"
这时,一直沉默的封隆之突然开口:\"主公,我有一人选。\"
高欢停下脚步,锐利的目光射向封隆之:\"。\"
\"当年宇文泰攻打邺城时,杀害了广武王元湛。他的儿子元俊一直在我府中避难。\"封隆之缓缓道,\"元俊与宇文泰有血海深仇,一定会全力配合我们。\"
高欢眼中精光一闪:\"元俊...多大年纪?\"
\"年方十九,聪慧过人,且深恨宇文泰。\"封隆之答道。
高欢踱步至窗前,望着远处的邺城城墙。他心中权衡利弊:\"若立傀儡,恐受制于人;但若不立,正统性上就输给宇文泰一筹...\"
\"带他来见我。\"高欢终于下定决心。
当夜,元俊被秘密带入高欢府邸。少年面容清秀,眼神却异常坚毅。见到高欢,他恭敬行礼,却不卑不亢。
\"元公子,\"高欢审视着眼前的年轻人,\"宇文泰拥立元修为帝,你作何感想?\"
元俊眼中闪过一丝痛楚:\"家父惨死于宇文泰之手,此仇不共戴!\"他抬起头,直视高欢,\"若将军能助我报仇,元俊愿效犬马之劳!\"
高欢满意地点头:\"好!有志气!\"他拍了拍元俊的肩膀,\"我欲立你为帝,与宇文泰分庭抗礼,你可愿意?\"
元俊心中一震。他早料到高欢会利用自己,但没想到是要立他为帝。他暗自思忖:\"此乃复仇良机,虽为傀儡,却可借高欢之力...\"
\"元俊愿听从将军安排。\"他郑重跪下。
三日后,邺城。元俊穿着崭新的龙袍,在高欢和文武百官的簇拥下登基称帝。与洛阳的元修不同,元俊眼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登基大典上,他的声音坚定有力:\"朕封高欢为丞相、柱大将军,晋齐王!改元建武!\"
\"陛下圣明!\"群臣跪拜。
高欢站在最前方,嘴角挂着满意的笑容。他瞥了一眼北方,心中暗道:宇文泰,现在咱们旗鼓相当了。
就这样,大魏以黄河为界一分为二。河北高欢所立的朝廷被称为北魏,宇文泰所立的朝廷被称为南魏。消息传出,下震动。
与此同时,关中地区。刘璟站在城楼上,望着手中的两份诏书——一份来自洛阳的南魏,一份来自邺城的北魏。他嗤笑一声,将诏书随手扔给身旁的杨檦:\"都想要我刘璟的支持?\"
杨檦低声道:\"主公,如今您已位居汉王,手握重兵。南北两魏都不敢觑您。\"
刘璟眯起眼睛:\"我那兄长高欢...野心勃勃,不可轻信。\"他转身望向南方,\"至于宇文泰...倒是可以暂时合作。\"
就在此时,一名绣衣使者匆匆跑来:\"报!江淮贺拔岳自称楚王,正率军南下!\"
刘璟眉毛一挑:\"哦?贺拔岳也按捺不住了?\"他沉思片刻,突然笑道,\"传令下去,派使者去见高欢,就我汉王愿意与他结盟。\"
杨檦诧异道:\"主公刚才不是...\"
刘璟冷笑:\"表面文章而已。高欢想利用我对付宇文泰,我何尝不能利用他扰乱中原,现在局势骤变,宇文泰也不敢擅自进攻贺拔岳,况且贺拔岳和宇文泰有旧交,二人必定抱团,我若不支持高欢…”他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的光芒,\"这乱世之中,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呢。\"
黄河两岸,四大枭雄各怀鬼胎。年轻的皇帝们不过是他们手中的棋子,真正的权力游戏才刚刚开始。在这风云变幻的乱世,谁会成为第一个出局的人?无人知晓。但所有人都明白,这场权力的角逐,必将以鲜血和战火书写结局。
喜欢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请大家收藏:(m.rcxsw.com)北魏谋国:这个玄德太强了日晨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