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倒是权贵阶层,人数最少,失去的也最多,因此心怀不满……但又能怎样?没有士族和百姓的支持,仅凭他们,能掀起多大的波澜?”
赢阴嫚与焱妃看着高景画的三角形,眼中流露出领悟的神色。
“夫君这么一,我懂了。”
赢阴嫚忍不住抱住高景的脖子,笑道:“夫君真厉害。”
“不然怎么当你的夫君呢!”
高景得意地笑,接着道:“倒是诸子百家更为棘手……有信念的人,愿意为信念献身!
墨家如此,农家亦然,这两大学派,将来可能成为大秦的隐忧。”
赢阴嫚轻笑:“夫君不是已经在墨家布局了吗?”
高景颔首微笑:“墨家已不足为患,接下来是农家……十万农家之人,作为人质,需谨慎对待。”
焱妃不解:“君上,朱家与司徒万里,真可信赖?”
高景神色凝重:“信任与否暂且不论,忠诚往往因背叛代价低廉而缺失。最稳妥之法,是多管齐下,全面推进,多点开花。”
为此,除朱、司徒外,他还欲在农家布下暗棋。
然而,目前人手匮乏……
思及此,高景忽地一愣,莫名忆起惊鲵之女言。
此女在历史中被誉为“农家女管仲”,终成农家侠魁。
或许,让她一试?
摸着下巴,高景觉得此计可校
秦军营地。
李信、蒙恬等将围立沙盘旁,沉默无言。
一将终忍不住抱拳道:“将军,粮草仅够三日,请将军定夺!”
李信环视众人:“诸位有何见解?”
“进攻!”一将果决道,“若能冲破项燕防线,深入楚地夺粮,或有生机!”
“不可!”蒙恬摇头,“项燕四十万大军拦截,能否突破且不论,即便冲过,又能剩几何?在项燕围追堵截下,又能支撑多久?”
有人疑惑:“难道撤退,夺回陈地?”
蒙恬叹息:“若撤,项燕必追击,与陈地叛军夹击,二十万大军危矣。”
进退两难,众人束手无策,皆望向李信。
唯李信能决策。
李信此刻懊悔不已,当初被昌平君激怒,贸然攻楚,如今想来,是中了计!
凝视沙盘,脸色阴沉,许久后下令:“准备撤退,夺回陈地!”
众将面面相觑,明知此策凶险,却也别无良策。
“报——”传令兵急入,“将军,外有女子,自称惊鲵,奉大良造之命传话!”
“大良造?”众人面露喜色。
李信急道:“我们有救了,快请!”
“高景出手了!”胡亥怒摔桌上物,“我眼看就要胜利,他凭何叫停?”
“世子冷静!”赵高双手叠腹,神色平静,“高景既出手,何谈胜券在握?反之,他愿再给世子机会,未尝不是幸事。”
胡亥心有不甘:“有何益处?我领兵平息颍川之乱,本是手到擒来的大功,而今近在咫尺,却无法摘取……”
“高景出面,颍川真的已乱了吗?”
赵高反问:“兄弟阋墙,何不共御外侮……高景之意明显,反对内讧。”
胡亥神色阴晴不定,半晌叹道:“老师,接下来如何是好?”
赵高赞许地望着他:“世子有两个抉择,一是救援李信大军,二是直取寿春,看世子如何定夺。”
胡亥愕然:“攻占寿春?就凭一万五千颍川军?”
赵高笑了:“世子莫觑颍川军之勇……且楚国四十万大军正与李信对峙,寿春兵力空虚。”
胡亥眼中闪过一抹亮色!
……
旧楚公子昌平君芈启成功占领陈郢,宣称失地复得,陈郢百姓纷纷响应,重归楚国。
非是百姓多么尊崇楚国,只因他们深知“胜者为王”。
芈启若败,他们便为秦人,被迫从逆;若胜,他们便是忠于故土的楚人。
此乃乱世百姓求生之道。
随风摇摆,只为存活。
芈启身为秦丞相多年,自然明了此理,但仍动员百姓,壮大声势。
控制陈郢只是手段,真正目标是李信麾下的二十万大军。
大本营被占,秦军士气必挫,军心难聚。
彼时,便是楚军之机。
剿灭昌平君及其麾下农家与楚系兵马,数万精兵足矣。
但陈地数十万百姓,却需大军……这也是李信不得不全军撤退之因。
陈地不宁,补给线难稳,前线将士何以安心作战?
秦楚交兵,无暇安抚百姓,唯有武力 ** 。
此乃乱世,百姓无奈。
……
然而,扶苏率领颍川军至陈地,以自身口号劝降,百姓纷纷归顺。
扶苏为秦王长子,身负半份楚人血脉!
此乃其优势!
加之颍川军之威……
是夜,陈地城门为扶苏而开。
“章邯将军,请告之全城,赦免百姓之罪,安抚民心,一切责任由我扶苏一力承担!”
章邯深深一望扶苏,行礼道:“遵命!”
扶苏点头,对身旁的典庆道:“还需典庆先生陪我往见舅舅。”
典庆轻声道:“守护公子,乃我之责。”
……
自颍川一别,舅甥二饶再次对话转移到了陈地。
然而,各自的立场已然迥异。
昌平君 ** 无语,似已接受命运。
扶苏缓缓走近,在其对面落座。
昌平君启齿:“不知为何,明知你受高景教导,我却仍不由自主地轻视你。”
扶苏回应:“此乃舅父对先生心存异议之故。”
昌平君沉默片刻,叹道:“确实,我不服高景!若非他,秦国何以如此平稳,韩、赵、魏、燕又怎会无叛?
我仅用两日便攻下陈地,但麾下之力却陷入叛乱……陈地本属楚国,他们是楚人啊!
不反秦,却反我?”
“秦人、楚人,有何分别?”扶苏反问,“百姓所求,不过生存,若能生活更好,便不惜以命相护……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舅父似乎未能领悟此理。”
昌平君冷笑:“几位君王信奉孟子之言?”
扶苏坦然:“父王信之,否则不会采纳先生治国之策……而我,亦信之!”
“你?”昌平君不禁发笑,“你仅为长子,非嫡非君,信之何用?”
扶苏沉默片刻,坦然言道:“正因知晓,我才力求成为君王!”
昌平君愕然,仿佛初见扶苏般凝视着他。
“在舅父眼中,扶苏不过是沉迷儒家、不足为虑之辈。”扶苏笑道,“但舅父忘了,我之所以醉心儒家,皆因敬重先生,先生乃儒家,故我痴迷。
然时过境迁,先生传授诸多,遗留无数瑰宝……有此为基础,我有信心成为明君。
或许听起来虚伪,但若能为百姓带来安宁,为何不争取这君王之位?
孟子言:欲平治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此言出自孟子,亦出自先生,如今,扶苏亦以此自勉!”
昌平君神色 ** ,仿若在扶苏身上瞥见了秦王嬴政与高景的影子……
良久,昌平君长舒一口气,笑道:“你赢了,我这条命,就交予你了。”
“我不会杀你,至少现在不会。”扶苏道,“我会放你走,舅父可知为何?”
昌平君皱眉:“你既志在君王,为何如此慈悲?”
“慈悲?非也!”
扶苏摇头,:“只要舅父昌平君活着,楚国那些反对秦朝的权贵便会围绕在他周围……权贵离散后,我大秦方能更好地安抚楚地民心。
秦楚间的仇恨根深蒂固,若草率清除楚国贵族,只会引发百姓恐慌,不利于治理。”
昌平君闻言,愣住了。
扶苏站起身,继续道:“舅父,你逃离吧,去集结楚国贵族。待楚地平稳,秦国大军自会寻你。”
言罢,他转身离去。
门口,典庆迟疑地:“公子此举,恐招秦王误解。”
扶苏微笑回应:“无妨,我已渐渐理解父王。”
典庆遂不再多言。
屋内,昌平君突然发出阵阵悲笑。
扶苏平息了陈地的叛乱,二十万秦军的危机得以化解。
反之,项燕的军队却陷入僵局。
胡亥领军绕过城池,直抵寿春。
楚王负刍急令项燕回援,但这将导致大军后方暴露给秦军。
项燕无奈,只得分兵。
十万回援,三十万留守与秦军对峙。
然而,胡亥所率的颍川军并未因十万楚军的回援而受阻,寿春终被攻破,楚王负刍被擒。
秦王政二十二年冬,因楚国久攻不克,嬴政命王翦率三十万秦军增援,与李信会师。
秦王政二十三年春,王翦大败楚国四十万大军,项燕率残部逃亡。
至此,楚国实质上已名存实亡。
但如同赵国一样,昌平君芈启逃离陈地,于淮南召集楚人,自立为王,延续了楚国的政权。
楚国贵族纷纷归附,项燕亦带着残部投奔芈启。
王翦似乎未察觉此事,继续率秦军南下,占领楚地后,向吴越进发。
秦王政二十三年冬,楚地民心已安,王翦才挥师淮南。
所向披靡,项燕战死,芈启 ** ,淮南楚国政权的权贵几乎被消灭殆尽。
楚国,彻底覆灭。
秦王政二十四年,齐王献上国土。
至此,下归一。
咸阳。
高景的马车进城之际,八百里加急信使亦同时抵达。
街市上顿时响起热烈的欢呼声,人们高呼“秦王万年,大秦万年”,整个咸阳沉浸于欢庆的氛围郑
章台宫内,一信使飞驰而至,单膝跪地,朗声道:“大王 ** ,王贲将军捷报,齐国未战即降!”
闻此,殿内百官齐刷刷向嬴政行礼,同声高呼:“大王 ** !大秦 ** !”
嬴政笑声爽朗:“速将捷报呈上!”
赵高快步跨过水池,接过捷报,故意踉跄几步,连滚带爬至嬴政面前,跪地高举捷报:“大王!”
嬴政含笑接过,浏览片刻后递给赵高:“念给众卿听听。”
喜欢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请大家收藏:(m.rcxsw.com)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日晨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