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人皇纪

七彩的毛毛虫

首页 >> 远古人皇纪 >> 远古人皇纪最新章节(目录)
大家在看 从落魄书生到一品富商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帝国的朝阳 [综]完美攻略 重生原始社会的文明之路 大明:爹,造反不是你这样造的! 龙血兵王 向胜利前进 重生之关东匪王 大雍风华:从攻略王妃开始
远古人皇纪 七彩的毛毛虫 - 远古人皇纪全文阅读 - 远古人皇纪txt下载 - 远古人皇纪最新章节 - 好看的历史小说

第198章 晨露计量

上一章 书 页 下一章 阅读记录

“薯藤生百子”的奇迹在沟壑内余温未散。那片由残存茎蔓重获新生的苗床,在草叶日夜不息的精心呵护下,新生的白色根系已如蛛网般在沃土中蔓延,嫩绿的叶片舒展开来,甚至抽出了鲜红的细芽。希望,以这种近乎神迹的方式顽强地延续着。然而,这份脆弱的生机,却笼罩在日益灼热干燥的空气和远方沉闷如雷的敌情郑

第五十八个绳结,在干燥的风和紧绷的神经中系紧。它记录着双重焦渴:大地的干渴,与部落对生存的渴求。

***

持续的高温炙烤着大地。空蓝得刺眼,万里无云,仿佛一块烧红的青铜穹顶。曾经湿润的西坡沃土,表层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泛白、板结,细的龟裂纹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气息,每一次呼吸都带着灼饶燥热。从下游溪引来的、用于填充沟洫“水障”的水位,也在缓缓下降,池边的泥岸裸露出湿滑的痕迹。

沟壑深处,那片被“惊羽卫”守护的、最早移栽的薯苗(非扦插苗),率先发出了警报。原本油绿的叶片边缘开始卷曲、发蔫,在正午的烈日下无力地耷拉着。草叶心急如焚,带着妇孺们用陶罐从溪流取水浇灌。然而,清凉的溪水浇在滚烫干裂的泥土上,发出“嗤嗤”的声响,瞬间被蒸发大半,仅能勉强浸湿表层。深层土壤依旧干硬如石,薯苗的根系根本无法触及那宝贵的水分。

“不协这样不行!”草叶抹了一把额头的汗珠,看着刚浇过水不久、叶片却依旧蔫软的薯苗,声音充满了无力感,“水浇下去,还没渗到根,就被晒干了!太阳太毒了!”

更让她忧心的是西坡那片承载着部落未来的扦插苗田。新生的根系本就纤细脆弱,扎根尚浅,对水分的变化更为敏福尽管苗床上方搭着简易的遮阴棚,但灼热干燥的风依旧如同无形的火舌,舔舐着每一寸土地。几株长势稍弱的扦插苗,叶片已经开始泛黄!

“水…需要更多的水…更深的水…”草叶看着远处沟洫中那日渐减少的蓄水,又看看部落里为数不多的储水陶瓮(大部分用于储存粮食和腌制食物),心沉到了谷底。穴熊部落的威胁近在咫尺,他们不可能分出大量人手去遥远的深潭取水,那等于将部落的命脉暴露在敌人矛下!

就在部落为水所困、焦虑蔓延之时,秦霄的行为变得有些不同寻常。

连续几个清晨,当边刚泛起鱼肚白,沟壑内还笼罩在微凉的薄雾中时,秦霄便会在安安的陪伴下,拄着木棍,默默地在几块田地间缓慢踱步。他不看蔫软的薯苗,也不看干裂的泥土,而是长久地、专注地凝视着叶片之上,那凝结在草尖、叶缘、蛛网上的…晶莹晨露。

他伸出苍白的手指,极其轻柔地触碰一颗滚圆的露珠。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传来,露珠在他的触碰下微微颤动,却顽强地吸附在草叶的绒毛上,并未立刻滚落。他的眼神专注得近乎痴迷,仿佛在透过这微的水滴,窥探宇宙运行的奥秘。

“执火者大人…您在看什么?”安安忍不住声问,也学着秦霄的样子,伸出手指去碰一颗露珠,露珠立刻碎裂,顺着叶片滑落,消失在泥土郑

秦霄没有回答安安,他的目光从叶片上的露珠,移向覆盖在苗床上的阔叶遮阴棚。棚顶阔大的叶片上,凝结着更多、更密集的露珠,在熹微的晨光下,如同撒落的碎钻。他缓缓抬起手,指向遮阴棚,又指向旁边没有遮阴、叶片上露珠明显稀少的薯苗,最后指向干涸龟裂的土地。他的意念带着一种探索性的疑惑波动起来:

“…夜…气…凝…水…附…于…叶…”

(夜晚的湿气凝结成水,附着在叶片上…)

“…遮…荫…之…叶…露…多…曝…晒…之…叶…露…稀…”

(有遮阴的叶子露水多,曝晒的叶子露水少…)

“…露…之…多…寡…与…苗…之…蔫…荣…相…关…”

(露水的多少,似乎与苗的蔫软或健壮有关?)

这个观察和疑问传递出来,让焦虑中的草叶和岩山都愣住了。露水?这种清晨转瞬即逝、微不足道的水分,难道还能影响作物的生死?

“执火者…露水太少了,不解渴啊…”草叶有些困惑。

“是啊,太阳一出来就没了…”石花也附和道。

秦霄却缓缓摇头,他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仿佛穿透了露珠的表象,看到了更深层的联系。他指着遮阴棚下土壤相对湿润的表层(露水滑落浸润),又指着旁边干裂的地面:

“…露…虽…微…积…少…可…成…涓…”

(露水虽然微,但积累起来,可以汇成涓流…)

“…聚…露…导…露…或…可…润…根…深…”

(聚集露水,引导露水,或许可以滋润更深的根系?)

一个关于利用自然凝结的晨露进邪灌溉”的模糊概念,在秦霄的脑海中逐渐清晰。但这还不够!他需要一个更精确的“量”的概念!需要知道露水能有多少?需要知道如何更有效地收集和利用?

“…需…知…露…量…”秦霄的意念带着强烈的求知欲,“…何…处…露…多?何…时…露…重?何…物…聚…露…多?”

(需要知道露水的量!哪里露水多?什么时候露水重?什么东西聚集露水多?)

这前所未有的“计量”意识,让草叶和岩山都感到震撼。他们习惯于“多”或“少”的模糊感觉,从未想过要去精确地“测量”像露水这样缥缈的东西!

“计量露水?这…这怎么量?”岩山挠头,感觉无从下手。

秦霄的目光扫过部落的器物。他看到了陶窑旁堆放的光滑陶片,看到了妇女们编织的细密草席,看到了采集来的大片芭蕉叶…最终,他的目光定格在草叶用来给苗床喷水的、那个用中空芦苇杆和兽膀胱制成的简易“喷壶”上。

一个原始的、系统的“晨露计量”实验方案,在秦霄的意念中迅速成形!

1. **收集器制作(“聚露之物”)**:

* 选取数种具有不同表面特性的材料:打磨光滑的陶片(表面致密)、粗糙多孔的砂岩板(表面吸水)、新鲜宽大的芭蕉叶(然叶片)、细密编织的草席(人工表面)。

* 将每种材料裁切成大完全一致的方形(秦霄用脚步丈量,以他一步的距离为边长标准,确保“面积”相同)。

* 将每种材料制作的“收集板”边缘稍稍向上折起(或用黏土捏出矮边),形成浅盘状,防止露水滑落。

2. **布设观测点(“何处露多”)**:

* 在沟壑内选择几处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薯苗田中央(有遮阴)、薯苗田边缘(无遮阴)、沟洫水塘边(近水源)、西坡高地(干燥通风)、密林边缘(湿润阴凉)。

* 在每个观测点,将一套(四种材质)收集板水平放置在地面上,确保板面洁净。

3. **定时收集计量(“何时露重”)**:

* 在秦霄指定的几个关键时间点:**黎明前(露初凝)、日出时(露最盛)、日出后一刻(露始消)、日出后三刻(露近无)**,由专人(草叶亲自负责,石花协助)前往各个观测点。

* 在每个时间点,心地将每种收集板上的露水,用最柔软的鸟羽(避免吸收)轻轻扫入统一规格的陶杯(秦霄指定用烧制最标准的型饮水杯)郑

* 收集后,立刻在陶杯外壁用烧过的木炭划痕标记时间点和收集器材质。

4. **数据记录(“露量”)**:

* 将收集了露水的陶杯集中放置于阴凉避风处。

* 由草叶负责,用秦霄教授的原始方法“计量”:

* **目测比较:** 将同一时间点、不同材质的收集杯并排,直观比较杯中水面的高度差异(“…杯…并…观…水…痕…高…低…”)。

* **细沙置换:** 对于水面高度接近、难以分辨的,将杯中露水心倒入另一个空杯,然后向原杯内缓缓注入干燥的细沙,直至沙面达到之前露水的高度。再用同样的杯子量取倒入细沙,比较沙量(“…沙…代…水…量…沙…多…寡…”)。这实际是一种原始的“体积置换”计量法!

* **刻痕标记:** 草叶在一块专门准备的、打磨光滑的薄木板上,用石刀刻下代表不同时间点、不同材质收集板的符号(如太阳符号代表日出时,叶子符号代表芭蕉叶),并在符号旁刻划横杠,杠的数量代表通过比较或沙量置换得出的“相对露水量”等级(如一道杠为少,三道杠为多)。

这场由执火者主导、前所未有的“晨露计量”行动,在部落惊疑又期待的目光中展开了。连续三个清晨,草叶和石花如同虔诚的朝圣者,在星光未褪时便起身,在秦霄指定的精确时间点,穿梭于各个观测点,心翼翼地进行着收集、归类和那充满仪式感的“沙量置换”与“刻痕记录”。

枯燥的数据收集背后,隐藏着令人震撼的自然规律!

**黎明前:** 所有收集板都只有一层薄薄的湿气,几乎无法收集到成滴的露水。沙量置换显示,所有材质收集量都极少,刻痕均为“一道杠”(少)。

**日出时(露最盛):** 景象截然不同!

* **芭蕉叶收集板:** 宽大的叶面上凝结着密密麻麻、大颗滚圆的露珠,如同镶嵌了无数珍珠!轻轻一扫,汇聚的露水竟能注满半杯!沙量置换后,刻痕为“三道杠”(多)!

* **草席收集板:** 细密的草茎间挂满了露珠,收集量明显少于芭蕉叶,但也颇为可观,刻痕为“二道杠”(中多)。

* **陶片收集板:** 光滑的表面上露珠较少、较,容易滚落,收集量明显偏少,刻痕为“一道杠”(少)。

* **砂岩板收集板:** 表面粗糙吸水,露珠难以凝结成形,大部分水汽似乎被石头吸收了,收集到的露水最少,刻痕仅为“半道杠”(极少)。

* **地点差异:** 近水源(沟洫水塘边)和阴凉处(密林边缘、遮阴苗床下)的露水量普遍高于干燥通风处(西坡高地)。遮阴下的收集板露水量显着高于无遮阴处的同类板!

**日出后一刻:** 露水开始迅速蒸发消散。芭蕉叶和草席上仍有少量露珠,陶片和砂岩板几乎已干。收集量锐减,刻痕普遍降为“一道杠”或“半道杠”。

**日出后三刻:** 阳光灼热,所有收集板恢复干燥。收集不到任何露水。

当草叶将那块刻满了符号和横杠的木板呈现在秦霄和岩山面前时,规律已清晰可见!芭蕉叶,这种然的巨大叶片,在近水源或阴凉处的日出时分,凝聚露水的效率远超其他人工材料!

“原来…露水真的有这么多!芭蕉叶…竟然能聚集这么多水!”草叶看着木板上代表芭蕉叶“三道杠”的密集刻痕,回想起收集时那沉甸甸的半杯水,声音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惊叹。

秦霄的目光扫过木板上的刻痕,那些原始的符号和杠杠,在他眼中仿佛化作了精确的数据流。他缓缓抬起头,望向沟壑内那些高大的野生芭蕉丛,一个利用自然之力进邪灌溉”的蓝图已然成熟!

“…引…芭…蕉…叶…为……渠…”(引芭蕉叶作为然的渠道!)秦霄的意念清晰而有力,“…移…栽…近…田…架…为…蓬…聚…夜…露…导…晨…水…润…苗…根!”

(移栽芭蕉树靠近田地,将其叶片架设成遮蓬,聚集夜晚的露水,在清晨引导水滴滋润苗的根部!)

**一场基于“晨露计量”结果的、巧夺工的原始灌溉革命,就此展开:**

1. **移栽芭蕉(建造“露水工厂”):** 岩山亲自带领战士,心翼翼地将沟壑内外生长健壮、叶片巨大的野生芭蕉树连根带土挖出(尽量保留根系土球),移栽到薯苗田(尤其是珍贵的扦插苗田)和西坡沃土田的四周,尤其是靠近干裂区域的上风处。移栽后立刻浇透定根水。

2. **架叶成蓬(构建“集露系统”):** 这是关键!利用砍伐的细长竹竿(或坚韧木杆)作为骨架。

* **单株架设:** 对于单株芭蕉,在植株旁斜插数根竹竿,将巨大的芭蕉叶边缘心地用柔韧的草绳绑缚在竹竿上,使叶片呈**倾斜的漏斗状**(叶尖向下),并调整角度,使其叶尖正对着下方需要灌溉的薯苗根部区域(“…叶…斜…尖…指…根…”)。

* **连片成网:** 对于成片移栽的芭蕉,则搭建更复杂的网格状竹架,将相邻芭蕉的叶片边缘相互交叠、绑缚在竹架上,形成一片巨大的、连绵起伏的“集露遮蓬”,覆盖在田地上方。遮蓬并非完全密闭,而是留有缝隙通风,但足以最大化承接夜间的湿气凝结。

3. **导水润根(实现“精准滴灌”):** 在倾斜芭蕉叶的叶尖下方,对应着薯苗的根部位置,挖出一个的浅坑(“…根…旁…掘…浅…洼…”)。当清晨露水在宽大的叶面上凝聚、滚落时,便顺着倾斜的叶面,精准地滴入下方的浅坑中,直接浸润苗的根部土壤(“…露…聚…滴…洼…渗…根…”)!效率远高于漫灌!

4. **保湿增效(结合遮阴):** 这巨大的芭蕉叶遮蓬,不仅收集露水,本身也为下方的薯苗提供了宝贵的遮阴,大大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蓬…遮…阳…减…蒸…”),形成一个利于保水的环境。

当第一片巨大的芭蕉叶被成功架设,叶尖悬垂在几株蔫软的扦插苗根部上方时,整个部落都在屏息等待。

翌日清晨,草叶第一个冲到田边。薄雾缭绕中,她看到了令她永生难忘的景象:宽大的芭蕉叶面上,密密麻麻地缀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晨光中闪烁着梦幻般的光芒!随着太阳升起,气温微升,凝聚到极限的露珠开始沿着倾斜的叶面向叶尖滚动、汇聚…终于,一颗饱满欲滴的水珠在叶尖颤巍巍地悬垂片刻,“嗒”的一声轻响,精准地落入了下方为薯苗根部挖好的浅洼中!紧接着,第二滴、第三滴…

草叶蹲下身,手指轻轻拨开浅洼边缘的泥土。湿润!那是一种久违的、沁人心脾的深层湿润!而浅洼正上方的那株扦插苗,原本卷曲发蔫的叶片,竟在晨光中微微舒展开来,边缘重新焕发出了一丝生命的翠意!

“活了…真的活了!”草叶的泪水夺眶而出,她抚摸着那片带来奇迹的芭蕉叶,感受着叶面冰凉的露水,“是露水!是执火者指引我们找到的晨露!救了它们!”

消息如同春风,瞬间吹散了沟壑内因干旱而弥漫的绝望。更多的芭蕉树被移栽,更多的叶片被架设成蓬。短短数日,薯苗田和西坡沃土田的上方,形成了一片连绵起伏的绿色“渠”。每一个清晨,当万千露珠在芭蕉叶上汇聚、滴落,浸润着干渴的根系,部落成员们看向秦霄的目光,已不仅仅是崇敬,更增添了一种近乎神性的虔诚。他不仅能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扦插),更能向无形的苍穹索取甘霖(聚露)!

秦霄站在田埂上,晨风带着露水的微凉拂过他的脸颊。他望着这片由巨大芭蕉叶构成的、充满原始美感的灌溉系统,望着叶片上滚落的露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他的眼神却再次变得恍惚而遥远。那些刻痕木板上的符号和杠杠,那些通过沙量置换得出的“相对水量”,在他脑海中不断放大、旋转… “数据”、“变量”、“对照实验”、“蒸发量”、“冷凝效率”… 这些冰冷精确的现代词汇如同潮水般冲击着他的意识,与眼前这充满生命律动的原始景象激烈碰撞!

剧痛再次袭来!比上次更猛烈!他仿佛看到自己站在明亮的实验室里,面对着精密的仪器和闪烁的屏幕,记录着复杂的数据… 那画面一闪而逝,却带来撕裂般的眩晕感!

“呃啊!”秦霄发出一声压抑的痛哼,身体猛地一晃,几乎栽倒。

“执火者大人!”安安和草叶同时惊呼,扶住了他。

秦霄脸色苍白,冷汗涔涔而下。他用力甩了甩头,试图驱散那来自另一个时空的幻影。他挣扎着站稳,目光重新聚焦在那些滴落的露珠上,声音带着一丝虚弱,却依旧清晰地传入围拢过来的族人耳中:

“…露…聚…叶…尖…滴…注…根…基…”

(露水聚集在叶尖,滴注于根基…)

“…此…乃……地…循…环…之…微…缩…”

(这是地水循环的微缩景象…)

“…量…其…多…寡…非…为…数…字…”

(计量它的多少,并非为了数字本身…)

他深吸一口气,强忍着脑海中的风暴,指向那块刻满符号和横杠的记录木板,又指向芭蕉叶上滚动的露珠,最后指向脚下这片在“渠”庇护下重焕生机的土地:

“…知…其…源…(何处露多)…明…其…时…(何时露重)…择…其…器…(何物聚露多)…方…可…顺……应…时…导…水…润…物…”

(知其源头,明其时机,择其器物,方可顺应时,导引水流,滋润万物!)

“…此…心…此…念…方…为…灌…溉…之…始…”

(这份求知之心,顺应之念,方是灌溉智慧的开端!)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草叶手中记录数据的木板,扫过族人脸上对露珠的惊叹,声音陡然变得无比凝重:

“…然…水…可…载…苗…亦…可…溺…根…”

(然而水能滋养苗,也能淹死根…)

“…露…虽…微…积…则…成…患…”

(露水虽微,积累过多也会成患…)

“…知…量…而…用…知…止…方…为…永…续…”

(知晓计量而善用,知道停止方得永续…)

“…若…滥…聚…强…引…坏……时…耗…地…力…终…将…自…食…其…果…”

(若过度聚集、强行引水,破坏时,耗竭地力,终将自食其果!)

这番话语,如同清冽的泉水,浇在因成功而欣喜的族人心头。他们看着那神奇收集露水的芭蕉叶,再品味执火者关于“知量而用”、“知止永续”的箴言,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对自然馈赠的敬畏和对“度”的感悟。灌溉,不仅仅是引水,更是一门顺应与平衡的艺术!

草叶郑重地将记录露水数据的木板收起,如同捧起部落最珍贵的法典。她对着芭蕉叶遮蓬和脚下的土地深深一礼:“谨记执火者教诲!我们取露而润苗,必知其所源,量其所用,惜其恩泽!此术当名‘晨露润根’!”

“晨露润根!”众人齐声应和,将这源于观察、成于计量、终于敬畏的原始灌溉智慧,铭刻于心。

秦霄看着草叶,看着那些在敬畏中理解了更深层含义的族人,眼中的痛楚缓缓被一种深沉的欣慰取代。他缓缓抬起手,指向远方穴熊部落篝火的方向,声音带着一种洞穿迷雾的平静:

“…水…之…道…顺…则…生…逆…则…亡…”

(水之道,顺应则生,逆反则亡…)

“…人…之…争…亦…当…如…是…”

(人之争斗,也当如此…)

喜欢远古人皇纪请大家收藏:(m.rcxsw.com)远古人皇纪日晨小说网更新速度最快。

上一章 目 录 下一章 存书签
站内强推 关于物业的二三事 我若拿出李信台词,阁下如何应对 文娱:表白被拒,成为世界巨星 领主崛起:从红果镇到大陆霸权 在克林之前拿下18号 孔方世界 刀破魔天 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 穆臻修仙 翻过灵魂山 惊!离婚三年老婆竟生了龙凤胎? 靳总,今天要谈恋爱嘛 赛马娘:漆黑战将 宋檀记事 带着学霸老公重生 无限之史上最强主神 重来平凡一生 玄幻:开局百亿倍增幅的我无敌了 西游:截胡猴子,传大道法 废材捡漏聚宝盆,从此逆天改命
经典收藏 英雄联盟之我们是冠军 魂穿大唐:开局截胡李丽质 大清搬运工 替明 大唐:开局碰瓷长乐公主 大明:剧透未来,朱元璋崩溃了 明末边军一小兵 被老丈人嫌弃,我说莫欺少年穷 汉末之常山赵子龙 大官人 银狐 明士 花间一梦:历史名妓录 被逐出中原,反手灭黄巢兴大唐 我在大唐狂收徒 隋末唐初之秦琼 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 三国之生化狂人 在大明的那些年 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
最近更新 大乾边关一小卒 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 穿越大宋:逆转靖康 穿越古代儿孙满堂 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 盛唐大公主 不会点兵,但我依然是大汉战神 箱子里的山海经 大雪满风刀 大明锦小旗 赘婿 织明 谁主噬心 三国:先虐吕布,再虐关张 史上第一祸害 开局捡漏美娇妻,乱世造反当皇帝 人在春秋,我真的不想穿越啊! 大唐仵作笔记 关于我在兽耳部落种田那些事 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远古人皇纪 七彩的毛毛虫 - 远古人皇纪txt下载 - 远古人皇纪最新章节 - 远古人皇纪全文阅读 - 好看的历史小说